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金振声系列评论 > 正文

金振声: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锡

2022

02/09

08:27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锡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当表率做示范,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无锡日报特约评论员 金振声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立春时节的锡城,飞雪送归、梅蕊含芳,秀水澄澈、春山在望。这样生机初显的景象,既带来美的享受,又启迪智的思考: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就是选择绿水青山成伴侣、清风明月为知己的美丽家园,就是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活。一滴水可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的美好会增益整个国家的美好,甜美无锡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动人风景正是大美中国的生动缩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一条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一大重要内涵,把污染防治作为一方攻坚之战,把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一个重点目标,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把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标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作为江苏现代化建设“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之一,提出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省两会对加快美丽江苏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具体部署;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在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连续第七年以农历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全面部署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彰显心系“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和牢记“民之所盼”的情怀担当。全市各级务必更加坚定地站在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历史高度,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美丽无锡,加快绘就无锡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图景,为江苏建设美丽中国示范省扛起无锡担当、作出无锡贡献。

  精彩绘“绿”,既须思接千载、也应与时俱进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对无锡来说,无论是泰伯兴吴开伯渎、黄歇整治无锡湖,还是萧梁浚梁溪疏水系、明代修芙蓉圩成良田,再到近年来科学治太、共抓长江大保护,在无锡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佳话”。过去的2021年,我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GDP增长8.8%的同时,全年PM2.5年均浓度达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2%,两项指标均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优水平。全市7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3%,太湖水质藻情创十年来最好水平,连续14年实现安全度夏。这些成绩体现了无锡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坚强决心、战略定力和实践成效。“一年一岁一光景。”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新动向、内涵新特点、工作新目标,更坚决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筑支撑全面绿色转型的产业体系、能源体系、治理体系、政策体系、生活体系。年内实施好第一批9206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4万吨,开展电力行业、水泥行业、垃圾焚烧行业和VOCs企业深度减排工作,全面推进1500余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让全体市民舒适地生活在蓝天之下、清水之畔、净土之上、绿色之中,让绿色成为“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最鲜明的底色。

  精准促“绿”,既须优化结构、也应转换模式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总书记强调,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这启示我们,唯有用发展眼光审视生态保护中蕴含的经济价值,用长远眼光审视经济发展中饱含的生态价值,在新场景中谋划发展,才能呈现“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的高质量发展图景。强化低碳管理,坚决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高水准开展中瑞低碳生态城等试点示范,建设一批“近零碳”园区和工厂,攻克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效益。强化节约集约意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两高”行业低效低端产能,做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力争到2025年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序推进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发展风能、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壮大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同时,应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探索排污权、碳汇权益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推行EOD模式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扩大“环保贷”、绿色债券、贴息等支持力度,为绿色低碳转型引流源源不绝的市场活水。

  精心治“绿”,既须雷厉风行、也应久久为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蓝天白云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太湖无锡水域历经十五年的常抓长治,才换来水质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以此为标杆的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省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易碎品”,污染如山倒、治理如抽丝,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根本性好转的拐点还未出现,一旦松懈,前功尽弃。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敢向“老大难”开刀,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尽锐出战攻克臭氧污染、沿江沿湖化工企业整治等积弊多年、反复发作的顽瘴痼疾,集中攻克突出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改善。太湖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2022年实施治太项目超100亿元。深入开展“两河”整治提升“美丽河湖”一号工程等标志性工程,年内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建成816条美丽示范河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全部达到优Ⅲ标准,促进太湖和内河水质一年更比一年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修复,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和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7%,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5%以上,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江湖间。

  精细护“绿”,既须人尽其责、也应众志成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环境污染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在优质生态面前,人人都能享受和谐美好。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唯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结成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奋斗共同体,才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良性互动,才能把美丽无锡的愿景变为可见可感的美好现实。条块应强化联动、拧成一股绳,摒弃“一家之事”的偏见,加强“分内之事”的共识,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健全联动监督执法机制,认真落实我市生态补偿条例、全省首个对污染防治攻坚不力的市(县)区政府实施严格惩戒措施的实施办法等,同担生态之责,同当绿色卫士。内外应强化共振、同下一盘棋,坚持立足市域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密切与环湖、沿江等生态关联度高的周边地区的沟通联系,更为协同制订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工作机制,更加紧密地联动监测、联防联治,共护一片绿色、同保一方水土。政社应强化互动、凝聚一条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引导,扩大绿色治理全民参与,持续增进全社会环境意识,全面开展绿色细胞工程建设,大力创建“无废城市”,对市区1500余家小型医疗机构医废实行全覆盖收集、全流程监管,新增一般工业固废年收集分拣能力60万吨,拓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渠道,使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系统观念贯穿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绿色转型为驱动,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精心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现代化无锡新画卷,把“太湖明珠”擦拭得更加熠熠生辉,把“江南盛地”打造得益加美轮美奂。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向绿而行,依绿而兴,我们与青山绿水相约,相约于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